在化学分析、生物实验与质量控制中,实验室ph计作为测量溶液酸碱度的工具,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。然而,电极敏感、易受污染,操作不当将导致读数漂移、响应迟缓甚至电极损坏。掌握实验室ph计科学、规范的使用方法,是确保测量精准、数据可信的关键。

第一步:开机预热与环境准备
将实验室ph计置于平稳、无振动、远离强电磁场的工作台。接通电源,开机预热10-15分钟,使电子系统达到稳定状态。确保环境温度适宜(15-30℃),避免阳光直射或气流扰动影响测量。
第二步:校准
校准是确保准确性的首要步骤。
清洁电极:用蒸馏水冲洗电极球泡,并用无尘纸轻轻吸干(勿擦拭);
选择缓冲液:根据待测样品pH范围选择标准缓冲液(如酸性样品用pH4.01和7.00;碱性用7.00和10.01);
执行校准:将电极浸入第一种缓冲液(深度覆盖液络部),待读数稳定后按“Cal”键确认;更换至第二种缓冲液,重复操作。仪器自动计算斜率(理想值95-105%)并完成两点校准。若为三点校准,依序进行。
第三步:样品测量与读数记录
冲洗电极:校准后用蒸馏水冲洗电极,并吸干;
浸入样品: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,轻轻晃动或使用磁力搅拌器使溶液均匀;
等待稳定:启用“自动读数”功能,待数值稳定(通常30秒-2分钟)后记录pH值与温度。避免电极触碰容器底部或壁面,防止损伤球泡。
第四步:使用后清洗与储存
测量结束后,立即用蒸馏水冲洗电极,去除残留物。对于蛋白质、油脂或粘稠样品,可用专用清洗液(如0.1MHCl或蛋白酶溶液)浸泡后再冲洗。切勿将电极长时间浸泡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,以防KCl电解液稀释。使用后,将电极帽内注入少量电极储存液(3mol/LKCl),盖紧保护帽,竖直存放于支架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