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导率测定仪是水质检测、过程控制和科研实验中的重要工具,用于快速评估溶液中离子总浓度。其测量结果直接影响纯水质量判断、废水排放合规性及工艺稳定性。然而,若操作不当,易因电极污染、温度未补偿或校准错误导致数据偏差。掌握电导率测定仪科学、规范的使用方法,是获取真实、可靠电导率值的关键。

一、使用前准备
选择合适电极:低电导样品(如纯水)选用K=0.1cm电极,高盐溶液(如海水)用K=1.0或10.0cm电极;
检查电极状态:铂黑层应均匀无脱落,敏感膜无油污或结晶;若发白或附着污垢,需按说明书清洗(如稀酸浸泡或专用清洗液);
校准仪器:使用新的标准电导率溶液(如1413μS/cm、12.88mS/cm),执行一点或多点校准,确保斜率在95%-105%之间;
开启自动温度补偿(ATC):确认内置温度探头正常工作,避免手动输入错误温度。
二、规范测量操作
润洗电极:用待测液润洗电极2-3次,避免残留水或前一样品干扰;
浸没电极:将电极垂直插入溶液,确保感测部分全部没入液面以下;
静置读数:轻轻晃动后静置10-30秒,待数值稳定(波动≤±1%)再记录;
避免气泡附着:轻敲电极杆或缓慢搅动,驱除铂片表面气泡,否则导致读数偏低。
三、特殊样品处理
高纯水(<1μS/cm):使用密闭流动池测量,防止空气中CO溶解导致电导升高;
粘稠或含悬浮物样品:过滤或离心后测定,避免堵塞电极缝隙;
高温样品:冷却至室温再测,或启用非线性温度补偿模式(如天然水体)。
四、使用后维护
及时清洗:测试后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,尤其接触过蛋白质、油脂或高盐溶液后;
正确存放:
常规电极存于3mol/LKCl溶液或专用保存液中;
纯水电极可干放,但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;
定期活化:若响应变慢,可将电极浸泡在0.1mol/LHCl中30分钟恢复性能。